浅谈管理的复杂与简单化
、概述
人们常常讲“向管理要效益"。如果管理不善,则会问题百出,效益也就谈不上。无论如
何变革,不管实行怎样的资产组合和经营机制,都是需要“管理"的。对于管理,有的人说复
杂,有的人说简单。管理的问题,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难。如何才能进行的管理?成功
的管理实践证明,只有掌握了管理的规律,好的执行力的提升,管理才能容易见到效果。如果
找不到方法,执行起来就会十分困难,且没。就管理中的实践和中小管理中存在的
问题现象,也来谈谈管理的“复杂化"与“简单化"。
二、管理的“复杂化"现象
在当前的不少中,管理制度虽然日趋和丰富,但员工在工作中依然经常会无适从。
职能管理人员虽然终日忙于各项事务,但很多人搞不清楚自己做这些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
虽然对个员工的考核罗列了多项指标,但员工仍然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被合理的衡量和肯定,虽
然在待遇留人上下了不少功夫,但依然留不住想走的员工。
这些现象的出现,实质上是这时候的已经患上了“复杂管理综合症"。其典型的特征就是为
管理而管理,为考核而考核,管理工作已经逐渐脱离了价值创造的初衷。
当复杂的管理体系没有产生正面效果,反而让员工疲于应对的时候,管理者们自然会希望管理
能够化繁为简,希望管理“简单化"。
而“简单管理"的核心,则是要掌握原则、抓住关键。从管理实践的演进过程来看,没有哪
家的管理是开始就是复杂的。开始总是简单的,都是掌握原则,抓住关键问题,解决关键
问题。如果不能很好的分析的管理是如何变复杂的,而只是想着回到那种“zui初简单而美好"的
时代,就会为了简单而简单,使管理变得团乱麻,复杂,并可能陷入从“复杂—简单—再复
杂—再简单"的恶性循环。
1.管理变复杂的成因
对个来说,当规模比较小,员工结构比较简单的时候,管理比较重要的决策,
基本都是由人直接负责的,这时候的管理,是比较简单和原则性的,人拥有较
的性,而且这个阶段,的发展速度也比较,员工的升职空间比较大,管理工作的争议性
也较小,、空间大,管理自然比较顺畅。
随着规模的扩大,人员的增加,经营状况的稳定,管理制度不断的丰富和,
管理工作日趋复杂,直至出现上面提到的“复杂管理综合症"。究其缘由,主要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
原因造成的:
(1)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,不断丰富和细化制度。
个的管理工作,事关的生存与发展,对至关重要。当规模不断扩大,
人的时间和力有限,很多管理的重要决策须委派其下级去完成的时候,人自然担
心会出现“任人唯亲"、“嫉才妒能"、“拉帮结派"、“敷衍了事"等问题,因而就希望制度,
非常具体的条文来约束相关的人和事,以防止出现人担心的问题发生。
(2)希望在内部建立公平的评价和分配体系,对考核和激励系统不断修订和改进。
当规模比较小,发展比较的阶段,员工会为的发展前景鼓舞,内部也有大量
的职位空缺,员工职位晋升的机会比较大,这时候的员工,大多去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。可当
的发展趋于稳定,管理班子基本建立之后,员工在中能够看到的发展空间开始变得有限,
这时就不可避免的会“斤斤计较",相互攀比。为了减少员工的怨气,就开始重视让大多数员工
认可的分配机制,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,不断的增加内容,并寄希望于的绩效考核能够全面科
学的评价人员的工作,分配机制与员工绩效的恰当考核,以对应提员工的公平感和满意
度。
(3)很多管理人员热衷制定制度,把制度当成争夺利益,逃避责任的工具。
不单是的人,各级管理人员都会热衷于编订制度。方面,由于的制度管理不够
,很多制度都是相关部门编订,人签字批准执行,很多部门于是开始编订些对本部
门有利的制度,然后想方设法让其,然后“照章办事"。造成出现很多由不同部门制定,其
内容相互冲突的制度,造成很多扯皮现象;另方面,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五花八门,
制度纵然是写的再具体,也不可能全部都能预见到。在遇到实际问题,特别是棘手问题的时候,很
多部门依然是“照章办事",不管结果如何,不管给造成什么样的影响,只要是按制度办,就可
以把有责任都推卸掉。何况制度本身也会存在质量不的问题。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,各级管理人员的推波助澜,加剧了的“复杂管理综合症"发病。
(4)性阶层的作用。
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,相当多的都打上了“家族化"、“政治化"和“人情化"的烙
印,家族成员的亲情纽带关系,政治化的垄断和人情化的忠诚,都在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
低估的作用。
比如说,政治化程度很的垄断,你又能拒绝上级派来的个明显外行的层吗?再有,
几乎有民营的“总监"级管理者,都是由连“总监"是什么、“监"什么、怎样“监"都无知的
亲情人物担任,你又能说其不合格而替换吗?又如,几乎有的民营,都是老板的兄弟、亲戚
在做老总,谁都知道他们不可能提升水平,也不可能治理好,但你又能如之奈何?
这就是的企情。“家族化"、“政治化"和“人情化"员工的存在,也给“管理复杂化"
增添了能量。
2.管理复杂化的症结与危害
为什么在管理方面的制度在不断丰富,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,反而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
呢?除上述四大成因外,主要是的管理还容易进入三个误区:
(1)过分夸大制度的作用。
不少过于夸大制度的作用,认为只要有好的制度,人就不重要,换谁都可以;认为只要制
度合理,就可以让有序运转,就可以提的经济效益;实质上,的制度,无论是在制
定环节还是在执行环节,都然会存在些问题,而且及其内部与外部环境,总是处在动态变
化当中,现实情况千变万化,制度不可能凡事都考虑到、规定到,做到,做到非常切合实际。
而过于夸大制度作用的结果,就是让不断去制定制度,但却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。
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,不同于的工序,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规程,人与人之间的
差别很大。如果按照制度“刀切",不让问题简单化,反而会引发部分员工的不满情绪,增
加内部的冲突与矛盾,增大摩擦,加剧管理的复杂化。
(2)过于内部公平。
“效率优先、兼顾公平",应是的经营基本原则。过于公平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不
是法,法的宗旨是要维护公平正义,但的宗旨是要创造价值。很多都希望考核制度能
够全面的反映员工的有工作及工作效果,导致考核本身的工作量很大,占用了大量的资源,
但结果却是考核越细,员工认为问题越多;考核涉及面越广,考核结果反而越发脱离实际。经常是,
越想争取赞同,异议就越多;越要公平,越让员工感觉不公平。
(3)过分依仗经济。
经济,只是管理的,内部管理的有很多,比如文化的引导、情感的
维系、现场的督导、工作的沟通、发展前途的激励等等。想把有的管理问题都归集到绩效考核上,都归集到经济管理这单上,实质是把很多部门内部的、日常管理中可以解决的问题,上升到
层面,积攒到月末、季末或终,增加了管理的复杂程度,增加了争议。为了平息争议而投入
的资源,就进步增加了的运营成本,而且争议也会影响到员工的积性,影响的经营效
益。正是其他管理的缺失,让和员工之间缺少长久的纽带,影响了员工的稳定,
影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增大了的运营风险。
三、破解死循环,实现“简单"管理
上述的管理误区,是每个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。要真正实现“简单"的管理,就
须跳出从“简单到复杂,再从复杂到简单,然后又从简单到复杂"的死循环。要破解这种死循环,
须从培植核心文化、清晰管理体系、理顺利益结构、内部竞争机制等几方面开
展工作。
1.培植核心文化
文化,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也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,而是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
观,是体现在用人理念、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原则。很多了华丽而富有激情的文化,
但实质上,文化的关键是要“立正守中",对员工有吸附力。谓“立正",是要确保文化是
正面的、积的,是与的核心利益相辅相成的“正能量";“守中",则是调平衡,既不能太激
进,也不能太保守,否则“过犹不及"。另外,文化代表了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,
体现了的规范要求,注重维护内部各方利益的平衡,这样才能长期稳定发展。
2.清晰管理体系
管理,不是人力管理体系,而是整体的管理体系都需要清晰化。管理体系清晰化,
并非是制度越简单越好,有时候“复杂"也是种简单。
比如有的烹饪的手册制订的非常复杂、非常细致,但使员工工作操作的时候感觉很简单;
相反不少中餐烹饪的手册写的很简单,比如“加盐少许,清蒸几分钟",却使员工操作起来感觉
很复杂,很难把握。这就是近来要求“细化管理"的神。
要实现管理体系清晰化,先是制度要系统化、具体化,要统归口管理。二是须符合
的核心价值体系。三是新制度的出台,都须经过调查—审核—评议—批准的程序。
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目的,是控制风险。要的是控制系统性风险,管理制度体系,
将运营的系统性风险消除。运营的风险,不可能,只能是控制。
其次是层次性,层层管控,不可能都是“杆子插到底"的。事无巨细,想抓的太多、太紧,反
而是什么都抓不好。
3.理顺利益结构
的绩效考核,对应的主要是员工短期的、直接的经济利益。而内部的利益关系,既包
括当期利益,也包括长远利益;既包括实际的经济利益,也包括情感、感受、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利益。理顺内部的利益结构,关键是要构筑清晰的内部利益关系框架,让每个部门、每个员
工都清楚地了解他们要为、为其他部门、为其他员工提供哪些方面的利益或便利,要做到什么
程度,而其能够的利益又有哪些、有多少,其贡献与得的基本对应关系是怎样的。
内部利益关系的架构,不需要像绩效考核制度那样细致、,但须确保有员工
的认识和努力方向与核心利益能够保持致。
4.内部竞争机制
发展到定阶段,几乎都会陷入管理团队人员相对固化的困境。如果没有干部“能上能下"
的机制,老员工会把当期的得当成种刚性的福利,不管其对效益的贡献是否提,都希望
得到多的利益。同时固化的管理人员也很容易出现拉帮结派等问题,影响工作的积性和员工队
伍的稳定性。由于老员工的影响,新员工则会感觉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有限。须让有的员
工都有适当的危机感,有“危"有“机",才能保持员工的活力,才能使发展,让员工得
到实惠。而缺乏危机,则会让员工,特别是老员工安于现状,不可避免地会去计较眼前利益,哪怕
只是蝇头小利,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,从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。
四、关于管理的方法
未来的管理,定是向着既要简单而,又要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。传统粗放式的管
理将会受到巨大挑战。未来之间的竞争,其背后也然是管理的竞争,这也是成就*的
根本。能够成为**的,其根源在于有*的管理理念。但在这点上,不少本土
,尤其是中小还差得远。甚至可以说,部分中小民营还不知道什么是“管理"。
谓管理,其核心在于“理",而不在于“管"。但大多数中小的管理方法,却有点本末倒置:
他们过于依靠律法治理,试图用各样的规章制度“管"的来制使人服从,却疏忽了对
于人性的关怀;或者是连奖罚制度都没有成熟,就大讲无为而治,推崇“虚静无为",结果
是越管问题越多,越管效率越低下。甚至造成员工有压迫感,无归属感,貌合神离,忠诚度低,或
者过于“和谐处事",导致没有生气。旦遇到重大的危机或困境,就容易轰然倒塌,土崩
瓦解。
就管理方法而言,在社会上没有哪两家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而取得成功或失败
的,而各有各的管理模式与方法。
1.“人岗管理"法
“管理",实则是主要对于“人"的管理。但是,凡是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,几乎有的组织
理论都告诉人们,在管理变革过程中,组织的要原则,是“因事设岗、因岗配人",是要
“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",而不是“因人设岗"。
但是,几乎有的管理者又都遭遇过这样种管理尴尬:“因岗配人",在中是基本无法实
施下去。是内部几乎没人能达到岗位要求的标准,外部招聘的可能性也小;
二是有些人明明不合标准,但是却又不得不用,不得不把其放在个连其自己都认为不可能胜
任的岗位上。
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,相当多的都打上了“家族化"、“政治化"和“人情化"的烙
印,家族成员的亲情纽带关系,政治化的垄断和人情化的忠诚,都在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
低估的作用。这是无法回避的企情。
以,在组织的过程中,也是不可能对这种实际情况视而不见,也不可能照搬组织设
计的西方理论。忽视这种实际情况,往往会引发内部本来就潜在的管理矛盾,也定会阻碍整
个组织的管理变革。
管理变革和组织时,我们就须面对种“人力资源不匹配"的现实。只有在现有的组织资
源条件下,既按照标准岗位标准,又参考情况组织流程,既要“因事设岗"、又要“因
人设岗",既要“因岗选人"、又要“兼顾平衡",否则,就只有留下满腔遗憾。
相关办法是:如可以在个明显不称职的“"下面配个较为的助理或副职,让助理进
行具体的管理事务,让门从事发号施令。还可以先将明显不合格但又是很“"的人放在
个位置上,然后制定规范、实施考核,加培训,给出时间,让“"的人们慢慢提升,实在无法
提升的,再让他“自我淘汰";还可以建立内部人力资源机制,培养轻的知识型的人员作为“第三
梯队",慢慢进行“职位替补"。
2.“文化管理"法
在如今的管理中,我们常遇到些管理尺度与方法上的问题。比如管理人员和员工相处太过亲
密,本以为可以和下属打成片,方便管理与沟通,可结果却是走的越近,管理越难。失去威信,
随意妄为,有令不从。而严厉些时,员工又觉得太苛刻,产生抵触情绪,依然效率不佳。
此时的管理,不妨借鉴下历史传统文化中流传积淀下来的智慧。“用法家思想治天
下,用儒家思想安天下,用道家思想持天下"。使团队打造种和谐大的管理模式与文
化氛围。
法家主张“以法治国"。法家提倡:有功则赏,有过则罚,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;提倡人无低贵贱,“定分止争"。“不法古,不循今",法家的观点思想应用到今天的管理中,十分有借鉴意义。 在,儒家文化盛行了二千多。儒家文化以仁德为本,和谐处事的思想观,教人懂得如何
做人,如何处事,和谐关系,仁德载物。
道家推崇“虚静无为",“无为而治"。道家的哲学内涵是以柔克刚,以退为进,具有大的韧性
力量。 在共同遵守规章制度的氛围中,与大家和谐相处,创造基于律法为前提的情感管理。做到以威,慑天下;以德,安天下。 法家、儒家、道家三种思想各有特色,在管理中,不可独立使用,凡事过犹不及。 对于过于依靠律法治理,容易造成员工无归属感,忠诚度低,甚至觉得不平等,受压迫,
与貌合神离,*是利益驱动。这样的旦遇到重大的危机或困境,容易轰然倒塌,土
崩瓦解。对于过于注重儒家的思想,过于“和谐处事",容易导致没有生气。
而道家思想的应用,则是要在有了律法治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方可导入。当连
奖罚制度都没有成熟,就大讲无为而治,此时想“无为而治",只能是天下大乱。
五、结语
无论如何改革,不管实行怎样的资产组合和经营机制,都需要“管理"。只有做好
“培植核心文化、清晰管理体系、理顺利益结构、内部竞争机制"等几方面的工作,
运用适应的管理方法,操纵管理变革,有意识避开管理误区,掌握核心原则,把握关键问题,减少
简单而无序或者复杂而无效的恶性循环,化“繁"为“简",真正实现“简单而"的管理,提的管理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