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计价秤的历史
从古代起直至中I世纪,各国容量和重量即我国谓之为“权度"的管理权,是同市场权力不可分割的,因为未经计量的货物交换是难以想象的,以权度的统管理,从古代起就是政权的重要任务,我们古代秦始皇统度量衡制度为后人称颂就是个典型的例子.
到了近代,衡器的才出现’进步,在1531,欧洲纽伦堡位锁匠约·豪依斯(10rf! Heu B)~ili了三台带提升机构的面粉秤,它不减轻了劳动度,还提『≈r称量效率.随着商业的发展,衡器的zui大秤量也逐步增加到J' 500 kg,并在秤上为减轻称量工作量而配备了推移装置.
从l6 i世纪起,又有涉及衡器问题的文献流传于世丁.在意大利除了伽利略
<Galile0.还出现了贝内戴托·卡斯特里(Benedetto Casli)和成书尔尼(Viviani),他们
相继发表了有关衡器理论的论文,纽伦堡的爪特里乌斯·里维鸟斯, O.catherius RiVWs)出版了本“关于正确理解衡器与重量的若T论文’,这是他于1558从“建筑1.程人员报告集"中辑录的,选本书可谓等臂天平和速秤的指南.1747,莱昂哈德·欧拉(L加nhard Euler)在彼德堡的“评论上发表并提出了*套完整的衡器理论的论文.
于1726在莱比锡出版的雅可比·路易波“剧场静力学,重力技术与衡器大观"
书,是--本关f衡器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丰富的著作,并被人们作为标准使用了百多,在该书中对秤量58担(约50 kg)能反应出I/IZ 760微小差的“莱比锡粮食草料秤"作了详细描述,这台秤具有两把刀子、三十游砣,四个秤重范围,能称量整个货车,在当时是}显著的进步.悬挂载荷的称重方式,不能满足n益增长贸易的需要,以在18世纪人们开始试验把架盘天平从上方旌加载荷的原理,也开始应用到大载荷秤上去.这种努』J导致丁衡器制遗业的项重大发明 即。地秤的的出现,*台地秤的发明应归功于于伯明翰的木匠约翰·华特(John Wyatt).
在幅1789的法国绘画作品中,有台与华特秤样的秤,它j靠个辅助秤盘来校
验.在秤台上无载荷时,处于砝码盘中的若干十砝码的重量相应于zui大载荷,并接替代原理
工作,即在称量时,去掉相应量的砝码,以建立平衡.该原理在 20 世纪初又重新在密天和密天平上得到了应用.
电子计价秤的历史